|
|
|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把握現在創造未來︱頓祖義校長在湖北民族大學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8日 來源:湖北民族大學 |
|
各位老師、各位教官,
2025級全體新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正值蘇軾筆下碩果累累的收獲時節,今天,湖北民族大學以莊重熱烈的開學典禮,為2025級本科生、預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學掀開人生新的篇章。歡迎你們——來自五湖四海的每一位“新民大人”!你們在最好的年華與我們相遇,也讓美麗的桂花園洋溢著蓬勃的青春氣息。同學們,早在漢代,我國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入學禮”文化。千百年來,它既是為莘莘學子開啟求學生涯的儀式化過程,更是向蕓蕓眾生顯現教化力量的象征性場景。而對在座的同學們來說,今天的開學典禮,承載著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教育精神的雙重意義,不僅構成了你們青春歲月里值得銘記的重要節點,也書寫著大家人生歷程中難以忘懷的珍貴記憶。同學們,人類在前行中建構記憶,也在記憶中砥礪前行。三天前,天安門廣場舉世矚目的閱兵盛典,讓全國人民再次走進重溫民族抗爭歷史、銘刻偉大抗戰精神的“記憶之場”。而站在歷史的縱深處,全體民大人也得以回望來時路。正是在寇焰猖獗的1938年,我們的先輩于民族危難之際踏上了篳路藍縷的辦學歷程,在抗戰烽煙之中保存了彌足珍貴的教育火種。這段與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誕生史,構成了湖北民族大學最珍貴的精神底色。光陰流轉,歲月變遷,一代又一代民大人從救亡圖存的烽火歲月走來,從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走來,從改革開放的流金歲月走來,一路走來,弦歌不輟,初心不改,始終保持與民族抗爭同步,始終秉持與民族解放同向,始終堅持與民族復興同頻,深刻詮釋了“國之所需,我之所往”的民大擔當。歷史是國家和民族的回憶錄,是指引青年人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清代思想家龔自珍說,“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不是塵封的檔案,而是照亮現實的明燈。回望過去,是為了把握現在;銘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么,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今天的民大學子應該以怎樣的姿態把握現在、創造未來?這是在座的每一位“新民大人”都需要深思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潛藏在民大校訓之中——“博學博愛,立人達人”——這八個大字來自民大八十余年的歷史積淀、源自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出自現代大學教育的核心理念。我們深信,惟有博學博愛,方能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鍛造開放包容的世界眼光和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惟有立人達人,才會推己及人、察己知人,達到德才兼備的完善人格和天人和諧的理想境界。今天,在同學們的入學第一課,作為校長,我有責任和大家一起,從校訓出發,去領悟求學之道,踐行為人之本。
第一、以“博學”為起點,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夯實成長之基。古人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是青年人遠航的舟楫,是奮進者攀登的階梯。它不僅代表著知識的寬度和視野的廣度,更意味著眼界的高度和思維的深度。大學的要義,就在于引導大家“格物致知”,通過探究萬事萬物的原理去獲得真知,從而抵達智慧的彼岸。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一代:“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同學們,今天,社交網絡拓展了信息傳播的路徑,人工智能重構了知識生產的范式,固有經驗漸行漸遠,技術迭代越來越快。面對呼嘯而來的學習革命,希望大家永葆青年人的好奇心,學有所成,研有所進。既要“擇其精要”,深耕專業,力求甚解,掌握安身立命的硬核本領;也要“博觀約取”,廣泛涉獵,打破壁壘,培育融合貫通的創新思維。兩千年前,《禮記》中就說,“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強調學習與實踐的緊密聯系。明代的王陽明則進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學命題。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只有把“知”與“行”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奔涌,這是一個既充滿無限機遇,也遍布復雜挑戰的時代。“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切難題,只有學習知識才能破解;一切機遇,只有敢于行動才能把握;一切夢想,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實現。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希望大家用“知”作為奔赴遠方的指南,用“行”賦予夢想遠航的能量,在“知”與“行”的統一中勇立潮頭、搏擊風浪。
第二、以“博愛”為本心,推己及人,胸懷大我,涵養厚生之德。蔡元培先生曾告訴青年學子,“博愛者,人生最貴之道德也”。在現代語境中,博愛是一種基本的價值觀,蘊含著對生命的尊重、對社會的責任、對世界的善意,而這種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所謂“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代表的是一種超越私利的廣闊胸懷和推己及人的溫暖力量。同學們,進入現代社會,大到國際格局,小到人際關系,競爭都已成為一種常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競爭貫穿在我們的全部生活關系中”。今天大家坐在這里,歸根到底是競爭的結果,以后你們還會發現,競爭將伴隨大學生活的全過程。但是,無論校園的競爭多么普遍,社會的內卷怎么激烈,大家都要保持本心,不要為了追逐名利而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不要為了應付考試而淪為“麻木的知識存儲器”。對青年人來說,真正的自由,是要學會自我控制;真正的智慧,是要懂得推己及人;真正的成熟,是要做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同學們,“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天下蒼生”,這份大愛,將成為你們人生路上最耀眼的燈火,不僅照亮自己,同時溫暖他人。技術越是冰冷,我們的心靈越需熱辣滾燙;世界越是喧囂,我們的精神越要充實豐盈。希望大家用熱情去融化冷漠,用真誠去消弭隔閡,用博愛去涵養“厚生之德”,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溫度、有胸懷、有格局的“大寫的人”。
第三、以“立人”為志業,誠意正心,行穩致遠,參悟修身之道。一個時代最美的風景,就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青春的根本意義,在于追尋理想、創造價值、不斷成長。就像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從不放棄信念,始終秉持正義、忠誠、理想和愛。真正有意義的青春決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而是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不斷超越他人的想象,勇敢地實現人生的蛻變。《禮記》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在我看來,“立人”首先就要樹立健全的人格,這比獲取任何知識都更為根本。人生是一場艱苦的修煉,只有誠意正心,才能行穩致遠。同學們,你們的人生只能由你們自己來定義。希望你們在成長之路上,不斷叩問內心:何為意義?人生為何?青春何為?只有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一日三省吾身,做到面對誘惑保持定力、面對挫折堅韌不拔、面對是非心如明鏡,你們的才華才有依歸,你們的奮斗才有方向,你們的人格才會傲然挺立。同學們,大學是立德修身的關鍵階段,也是形成三觀的決定時期。如果說,世界觀是一道填空題,反映你看問題的高度;那么,價值觀就是一道判斷題,折射你看問題的角度;而人生觀則是一道選擇題,體現你看問題的態度。成長是青春最基本的主題,只有參悟“修身之道”,從走進大學的第一天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鑄就支撐你們頂天立地、奔赴山海的“精神骨架”。
第四、以“達人”為己任,厚積薄發,挺膺擔當,成就報國之志。北宋大儒張載留下著名的“橫渠四句”,叫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言簡意賅,境界宏遠,表達了對國家的使命和對社會的擔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坐標。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但家國情懷自古至今始終是貫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精神主線。對同學們來說,你們的人生黃金期,同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途完全吻合。能親身參與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能親自見證實現中華民族的百年夙愿,實乃人生之大幸、無上之榮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黨和人民對當代大學生寄予了深切厚望。同學們,你們建功立業的社會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發展前景無限光明。希望你們志存高遠,胸懷“國之大者”,將個人的專業所學嵌入國家發展的現實所需、融入民族復興的時代所向,用今天的每一分奮斗為明天的每一份貢獻積蓄能量!“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同學們,實現報國之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文化自信要如何樹立?科技瓶頸應如何突破?未來產業將如何發展?——回答這些時代之問,需要莘莘學子厚積薄發的沉潛堅守,需要青年一代挺膺擔當的雄心壯志。桂花園里一段青春,強國路上一生奮斗,期待大家用智慧和汗水去奮力書寫你們這一代的青春答卷!
同學們,歷史的烽煙鑄就了民大的風骨,時代的召喚指引著我們的方向。從今天開始,同學們就將以民大學子的身份去演奏屬于自己的青春交響樂。我相信,你們會在這里親身感受大學的格局與氣象,也將從這里出發追尋自己的光榮與夢想。衷心祝愿同學們——在求學的道路上始終腳踏實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忘仰望星空,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更好地把握現在、創造未來!謝謝大家!
|
關于湖北民族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