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秉承校訓精神 做新時代挺膺擔當的重郵人 | 李林書記在重慶郵電大學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暨本科新生軍訓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8日 來源:重慶郵電大學 |
|
老師們,同學們:
南山疊翠,秋韻如畫;文峰塔下,青春啟航。在這個寓意收獲、滿載憧憬的美好時節,我們隆重舉行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共同見證來自五湖四海的6685名本科生、2772名碩士研究生、208名博士研究生,以及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名留學生新同學加入重郵大家庭。首先,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全體新同學表示誠摯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向幫助你們成長進步的父母、師長和親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我們的學校是在新中國的朝陽中誕生的,一所由黨和國家創辦的郵電高校,甫一發軔,與國脈相系,始終以振興民族信息通信事業為使命,見證并推進著新中國信息通信事業的振興與崛起。在這里,一代又一代重郵人勇擔時代使命,培育時代英才,已將重郵建設成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優勢,多學科相互交融、本碩博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大學。
75年來,這里誕生了我國第一個符合國際電聯標準的移動通信協議、世界上第一顆TD—SCDMA基帶芯片、全球第一顆支持三大工業無線國際標準的工業物聯網核心芯片等新中國乃至全世界信息科技領域的多個“第一”,制定了我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PA國際標準等信息通信行業的多項國際和國家技術標準,重郵人用“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創新與執著,鐫刻著“中國數字通信發祥地”的美譽坐標。
75年來,17萬余名專業人才和優秀領軍人才,接續從南山出發,奔赴五湖四海,始終活躍在信息通信行業第一線,奮戰在破解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前沿,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從上山下海的信息基礎設施到萬物互聯的智慧社會建設,重郵人用拼搏、奮斗、奉獻,書寫著傳郵萬里、報國榮校的壯美篇章,詮釋著“中國信息通信人才的搖籃”的崇高贊譽。
75年來,一代代重郵人始終牢記振興民族信息通信事業的使命,堅定紅色信仰,銘記育人職責,艱苦創業、砥礪奮進,在推動重慶郵電大學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辦學實踐中,孕育了以校訓、精神、氣質、學風、教風、教學質量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寶貴精神文化,并深深融入重郵人的血脈,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標識、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價值坐標、共同的前行燈塔。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引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席卷而來,突破著人類認知的邊界,重塑著生產的邏輯,連接著虛擬與現實。在這一波瀾壯闊的進程中,我們既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諸多前所未有的考驗與挑戰。作為身處人工智能時代的重郵人,要走好未來前行的道路,我們要傳承和發揚學校的優秀精神文化,特別是始終不渝地賡續和踐行“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心系家國、立德立心、不懈奮斗,勇于在人工智能時代浪潮中挺膺擔當,勇于開創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光明事業,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最絢麗的光彩!
一、秉承校訓精神,做以“修德”為本,立己達人的重郵人
“德者,本也。”兩千多年前,《禮記》中這句箴言,道破了做人做事的根本。德,不僅是個人的品行根基,更是連接他人、照亮社會的精神之光。而“修德”不僅是道德規范的恪守,更關乎對家國、對民族、對社會的公德與大愛。這既是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價值追求,也是一種向內扎根、向外輻射的精神力量。
自2014年起,學校選派研究生支教團前往重慶市墊江縣,11年來72名支教同學扎根鄉村一線、接力奉獻西部教育事業。他們將“立德樹人”的初心使命融入實踐,練好課堂教學基本功,發揮信息通信專業特色,將堅守的“三尺講臺”轉變為傳授知識、點亮理想的“廣闊舞臺”;他們用愛心和智慧引導每一個孩子,家訪、陪伴、解惑……當好支教學校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用腳步丈量責任,用真心傳遞溫暖,讓“勵志成才、科創報國”的種子在孩子們心田生根發芽。他們用青春的故事,詮釋了“修德”并非遙不可及的理念,而是具體、生動、可感的行動,就體現在對家人的責任、對社會的奉獻、對國家的熱愛之中。
同學們,在這個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時代,技術可以模擬人的認知和行為,但無法替代善良和溫暖;算法可以優化路徑,但無從定義正義。希望你們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潤心,常懷敬畏、持守初心,嚴守律己之尺、勇擔社會責任,在塑造高尚品格的過程中,奠定立己達人的堅實根基,獲得源于內心豐盈、品德厚重的從容與堅定。
二、秉承校訓精神,做以“博學”為舟,通達致遠的重郵人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論語》中這句經典古訓,揭示了“博學”不僅是知識的廣積厚蓄,更是思維方式的鍛造、視野格局的開拓和創造能力的養成。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打開手機就能通過AI檢索到任何知識點,甚至能讓AI幫我們總結文獻、生成報告。于是有人問:“既然AI能‘替我們學習’,我們還需要‘博學’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AI能給我們現成的結論,但不能代表我們自己具有生成正確判斷的能力;AI能給我們“知識碎片”,卻不能給我們“認知框架”;AI能給我們“標準答案”,卻不能給我們“提問的能力”。
“博學”是一場走出舒適區的遠征,是把“求知”熔鑄為日常自覺,以學習重塑自我的旅程。正如,2023屆的應鳴峻同學,大一期中考試時的高數成績只有69分,但他沒有氣餒,而是以更堅定的姿態鉆研學習,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不僅逆襲拿下高數滿分,也收獲34門課程滿績;更是積極投身各類學科競賽,在全國乃至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中屢獲大獎,最終獲得多所國際知名高校全獎博士和國內高水平大學碩博直通的offer。2024屆的胡露同學,雖先天左耳聽力障礙,但課上鏗鏘有力的筆跡、課下不甘人后的磨練、每日披星戴月的身影都在醞釀無聲世界里的驚雷,最終以必修課加權平均成績位列專業第一,斬獲2項國家級獎項、4項省部級獎項等優異表現,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直博國內高水平大學。
同學們,大學的“博學”,從來不是把所有知識都裝進腦子里,讓自己成為儲存知識的“硬盤”;而是點燃“主動學習”的引擎,養成探究學問的習慣、跨界融合的能力和思考的自覺。這既是在圖書館里與經典的深度對話,也是在學術沙龍上“異想天開”或“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追問,也是跨學科選修一門看似“無關”卻能拓寬思維邊界的課程。愿你們既深耕專業,力求精深,夯實專業根基;又博采眾長,拓展認知,涵養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堅定地行進在打破認知邊界的遠征中,不斷在廣泛涉獵中構建貫通的知識體系,在持續積累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三、秉承校訓精神,做以“求實”為徑,實干篤行的重郵人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求實”就是“實踐出真知”,意味著尊重實際、遵循規律、腳踏實地、追求真理,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空想、不虛浮。
學校的“通信ICT戰隊”,用十年時間,把“求實”寫在了華為ICT大賽的領獎臺上。2015年,明艷教授團隊帶著50名學生成立戰隊,參加首屆華為ICT大賽,止步于省賽。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以堅定的教育初心和持續的專業投入,持續探索“學業-競賽-就業”一體化路徑,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統化的備賽訓練機制,陪伴學生一路進階、穩扎穩打,實現在賽場上不斷的突破,并在今年拿下華為ICT大賽昇騰AI賽道全球特等獎的最高成就。這就是堅持不懈、求實篤行的生動寫照,正如華為ICT學院所言,重郵“通信ICT戰隊”用行動告訴我們,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成長的階梯;在重郵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從“起點”出發,成長為“技術新星”。
同學們,“求實”不僅要從實際起步,更要勇敢前行。只要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哪怕前路布滿荊棘、進程充滿變數,步履不停,行走在路上,就總有抵達的可能。愿你們把“求實”刻進自己的成長基因,尊重實際,追求真理,腳踏實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好高騖遠,不妄自菲薄,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個人定位及目標,選擇恰當賽道,從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實驗、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參加好每一次實踐做起,在“實干”中增長才干,在“篤行”中達成目標。
四、秉承校訓精神,做以“創新”為翼,拓界致新的重郵人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辯證法角度看,“創新”就是“否定之否定”。它不僅是技術的突破、知識的創造,更是一種敢于發問、善于突破、勇于超越的思維方式與人生姿態。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是重郵人與時俱進、勇立潮頭的核心密碼。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閃耀著的“創新之星”。其中,有從本碩扎根重郵,聚焦“信息+健康”前沿,潛心蛋白質組學攻關,建立了蛋白質組元數據標準化格式,拓展了涵蓋數據集注釋、轉換工具和數據庫嵌入的生態系統,填補了蛋白質組學大數據缺乏元數據標準的空白,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子刊發表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的代承新同學;有本碩博扎根重郵,面向“交通強國”戰略,參與研發全場景車輛協同控制測試平臺,提出的協同控制算法有效降低能耗超25%,有效解決了智駕功能研發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成果賦能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檢中心(重慶)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在長安汽車、東風柳汽、賽力斯汽車等頭部企業實現產業化應用,將論文寫在產業前沿的朱永薪同學;有助力“We重郵3.0”煥新升級服務全校師生,參與開發的重慶市教育數字治理平臺匯集治理800萬條教育數據,用代碼書寫服務校園、服務社會創新篇章的林培燦同學。他們用實踐印證:創新,是從“我敢想”到“我能做”的一次次勇敢跨越。
同學們,今天的時代,是創新驅動的時代。但創新并非某些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都能開創新局的機會。它源于好奇心的驅動、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以及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它藏在每一次“敢想”里,或許是在課堂上提出一個不一樣的觀點,或許是在小組作業中嘗試一種新的方法,或許是在科創項目中探索一個未被關注的方向。愿你們保持童真般的好奇、提問的熱情、突破的膽識,既敢于質疑“從來如此”,敢于質疑“標準答案”,又善于尋找“另一條路”,善于探索“無人區”,積極投身創新實踐,在交叉融合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挑戰前沿、攻克難關中實現自我超越,爭做新領域的拓荒者、新賽道的領航者。
同學們,“修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鑄就了重郵人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修德”奠定成長成才的根基,“博學”錘煉自信的志氣,“求實”積累自立的底氣,創新激發自強的銳氣。當校訓從宣傳標語走進我們的日常,便會成為我們成長的密碼、人生的底蘊。
七十五載薪火相傳,重郵的故事期待你們續寫。此刻,文峰塔下的晨光正好,你們的青春恰如其時。旭日光芒照耀著你們一身戎裝的挺拔身影,也照亮了你們大學生涯的嶄新起點。愿你們永懷崇德之心、踐行博學之志、秉持求實之風、勇揚創新之帆、開啟求學之路,將重郵人獨有的精神文化融入血脈、踐于日常,在屬于你們的時代里,在信息通信這片創新的沃土上,懷抱理想、錘煉品格、增強本領、勇拓新局,昂首唱響新時代激揚澎湃的青春之歌,努力續寫屬于你們這一代重郵人的精彩華章!
最后,祝同學們軍訓順利、學有所成、身心健康、生活充實!
再次歡迎你們加入重郵,成為新時代的重郵人!
|
關于重慶郵電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