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綿陽師范學院校長李敏在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7日 來源:綿陽師范學院 |
|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滿是希望與收獲的金秋時節,我們相逢于科技之城、相聚在綿師校園,隆重舉行2025級新生開學典禮。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及全體教職員工,向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6165名新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一路辛勤付出、默默支持你們的家長和老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擇一城以立身,當識其精神底色;入一校而問道,當承其文化根脈。
你們所選擇的這座城市——綿陽,距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詩仙李白、大文豪歐陽修的出生地,是鄧稼先、王淦昌、于敏等9位“兩彈一星”元勛的工作地,是四川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更是國家級科技創新高地:有15所高校、2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260個創新平臺在此匯聚,擁有兩院院士29名,素有“富樂之鄉、西部硅谷”的美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
你們所踏入的這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40年。2002年舉辦本科,學校現有高新、游仙、豐谷三個校區,占地近2000畝,開設57個本科專業,建成3個碩士學位點,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20980人。2006年獲學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獨立培養碩士,2024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辦學層次實現歷史性跨越!今年,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區域一流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全面開啟“升大拼博”的新征程。
同學們,從今天起,“綿師人”成為我們共同的名字;開學報到現場,15位新同學恰逢生日,印著校徽的蛋糕、滿含期許的祝福,悄然織就了我們彼此聯結的第一縷溫情。作為師長,我想循著這份暖意,圍繞“信仰、信心、信任”三個關鍵詞,與大家共話成長、共赴未來!
一是希望你們鑄牢信仰之基,永葆“薪火相傳志不移”的赤誠之心
信仰是指引人生的燈塔,是支撐奮斗的脊梁。100多年前的中國,在暗夜里,在迷茫中,在各種救國的道路都走不通的時候,是共產主義信仰為中華民族點燃了一盞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抗戰時期,4萬多名青年知識分子為了心中信仰,背負行囊,燃燒著希望,奔赴延安。今年九三文藝晚會上,《永遠的番號》講述的“劉老莊連”的英雄事跡久久難忘。那一句“莫欺我中華無肝膽,母親膝下百萬兵”的錚錚鐵骨,那一句“擂鼓,送兒,出征”的家仇國恨,讓多少國人淚目。我們的先輩們,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信仰的力量。
我們腳下這片土地,見證了“兩彈一星”元勛們“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崢嶸歲月;也見證了汶川大地震、三年疫情抗擊中,多少個“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逆行背影。在信仰的旗幟下,一代代人推動著中華民族勇毅前行。
我們身處的校園,在抗日救亡年代,師生心系家國,紛紛捐錢捐物支援前線;師專建校之初,我們“白手起家”,在74畝荒野坡地上,建起了清水園、桃笑亭為地標的美麗校園;“5·12”特大地震后,我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圓滿完成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任務。八十余載辦學歷程,學校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命運、共成長,沉淀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踐行了“厚德、博學、篤行、弘毅”的校訓,形成了“弘文勵教,止于至善”的教風和“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學風,培育了15萬余名優秀畢業生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
習近平總書記說,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愿你們緊握信仰的接力棒,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以個人夢想呼應時代召喚,讓青春在報國踐諾中綻放光芒!
二是希望你們高揚信心之帆,拉滿“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凌云壯志
信心是乘風破浪的勇氣,是開創未來的引擎。這份信心,來自我們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師資團隊。學校1200余名專任教師中,有眾多博士、教授,有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人才稱號和榮譽表彰獲得者,還有更多深耕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的好老師,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好職工,他們以愛育愛、以智啟智、以行立行,踐行著“教好”的鄭重承諾。
這份信心,也來自你們“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的蓬勃朝氣。你們的師兄師姐們,已經用累累碩果為你們錨定了前行的坐標:他們當中,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物理89級校友羅先剛為代表的知名學者,有以“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外語89級校友鄧家軍為代表的優秀教師,有以“中國經濟70年功勛人物”、中文81級校友盧俊卿為代表的優秀企業家;在今年九三閱兵上,經管18級校友周慶波在空軍徒步方隊中,以挺拔軍姿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這些閃亮的身影,是母校的榮光,也是你們“學好”的榜樣。
這份信心,更源于學校不斷攀升的辦學實力。建校以來,學校堅持“師范為根”,歷經中師、師專、師院三級更迭,撐起了川西北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升本后,學校堅持“應用為魂”,扎根地方、服務需求,逐步發展為一所涵蓋十大學科門類的應用型綜合大學。尤其是近年來,學校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需求,在動植物疫病防控、大熊貓保護、李白文化研究和民間文化傳承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天府糧倉”、服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在此基礎上,學校的辦學成就獲得社會廣泛認可:我們成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試點打樣”高校,是全部師范類專業都通過二級認證的全國標桿院校,在軟科等主流大學排行榜上穩居同類高校之首。不斷累積的辦學成果、持續上升的社會評價,必將為你們的成長提供強大支撐。
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人生兩百年。愿你們堅信選擇、篤定前行,讓奮斗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三是希望你們,架通信任之橋,譜寫“同心共濟育英才”的青春之歌
信任是聯結彼此的紐帶,是攜手共進的基石。這份信任,是同學間的“并肩偕行”。近五年,我校學子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和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省級獎項2400余項次,獲批創新創業立項1030余項。在2025年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由我校多學科學子聯合組建的“菌”臨天下團隊,憑借出色的配合,成功斬獲省賽金獎,并順利突圍推報國賽。他們用行動證明,團結協作讓個體的微光匯成了璀璨星河,熠熠生輝。
這份信任,是師生間的“教學相長”。在第十屆“田家炳杯”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綿師學子勇奪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獲獎總數與獎勵級別位居川渝第一、全國前列。這份成績背后,是老師們傾囊相授、悉心栽培,是同學們奮發努力、不負所托。正是這樣一場“雙向奔赴”,成就了更好的學生,也成就了更卓越的教師。
這份信任,是家校間的“同心守望”。有位家長說得好,“把孩子送到綿師,我們放心……我們愿與學校攜手同心、并肩努力,共擔風雨,同盼晴空”。這份厚重的托付,我們銘記于心。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希望家長們繼續做孩子們的堅強后盾。我們相信,當家庭的支持與學校的培養相得益彰,你們成長的土壤一定會更加深厚!
信任如橋,你我共筑。愿你們在同窗互助中學會合作,在師生相攜中共同進步,在家校共育中茁壯成長。
親愛的同學們,雛鳳山麓將是你們奔赴星海的起點,草溪河畔將是你們夢想啟航的港灣,綿師校園將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未來的路上,或許有風有雨,但更有滾燙的夢想和無限的可能。愿你們:以信仰領航,不負時代;以信心為槳,不畏風浪;以信任為橋,不獨行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用奮斗和汗水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青春的人生華章!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同學前程似錦、學業有成!祝愿老師和家長朋友們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
關于綿陽師范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