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青春磅礴力量——校長馮永新在沈陽理工大學2025級學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5日 來源:沈陽理工大學 |
|
親愛的同學們、校友們、家長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秋光正好時,盛禮頌華章。在這滿載收獲的美好時節,我們相聚在美麗的琴園,隆重舉行2025級學生開學典禮,共同迎接來自祖國各地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新同學。在此,受先圣書記委托,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同學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師長,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前不久,我們以“開學第一課”的方式學歷史、憶先輩、聽師語,一起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領略了閱兵儀式氣勢恢宏的震撼場面。當“打擊范圍覆蓋全球,全時戒備、有效威懾、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的閱兵解說詞回蕩在天安門廣場,全國人民無比振奮,作為傳承著兵工血脈的沈理工人無比自豪。沈陽理工大學誕生于解放戰爭的烽火歲月,受命于兵工人才稀缺之際,成長于國防現代化建設之中,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不斷輸送兵工人才、提供技術支持,烙上了鮮明的“紅色”印記。自1948年建校至今77載,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歷經坎坷而初心不改,忠心育人,青鋒報國。學校已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7萬余人,涌現出以海軍東海艦隊原副政委蔣洪運將軍、國際著名地雷專家林溪石將軍等為代表的眾多國防和軍工英才,一大批校友在國防軍工行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被譽為“紅色兵工工程師”的搖籃。學校研發的炮引-24、海榴-6和榴10-C等型號產品裝備陸軍和海軍部隊,相關成果曾先后獲首屆全國科技大會獎、國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回望光榮校史,我輩奮發圖強。當前,學校深入實施特色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文化治校、質量固校“五大發展方略”,打造了軍民融合和對俄合作“兩大戰略支撐點”,培育了數字賦能、全民國防教育“兩個特色增長極”,以生態建設有資源、改革創新有動力、集智會商有方法、數字賦能有效率、項目推進有效果的“五有新方法”引領學校蓬勃發展,跑出“理工速度”奮力追趕超越,銳意改革創新賦能復興榮光。
同學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年后,你們帶著師長的期望、親人的囑托,滿懷對科學的向往、對知識的渴望,走進有著深厚愛國情懷、悠久兵工傳統的沈陽理工大學,開啟勤學篤行、科技報國的人生新篇章,借此機會,我有四點希望,想與大家共勉。
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挺膺擔當。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這份熾熱深沉的情感,也是我們兵工人踐行“把一切獻給黨”錚錚誓言的力量源泉。歷史上,我校曾先后支持東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的組建或發展;國防教育學院曾經為部隊培養近千名后備軍官,分布在海軍、陸軍、空軍、火箭軍等各個軍兵種,從事作戰指揮和軍事研究工作;學校平均每年有近百名學生參軍入伍,戍邊守疆、保家衛國。希望同學們秉持這種愛國情懷,自覺將個人價值與黨和國家、人民的期望結合起來,讓自己的“小目標”融入祖國的“大藍圖”,讓青春在愛國奉獻中絢麗綻放!
以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自立自強。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無數中華兒女視死如歸、舍生取義。新時代,為了早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無數科技工作者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日以繼夜攻克“卡脖子”技術。近年來,學校科技創新日益活躍,有組織科研成果豐碩,科技經費連續多年實現跨越式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獲獎屢獲突破。同學們,現在的琴園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具有完備的實驗條件、擁有卓越的創新團隊和優秀的指導教師,希望大家在這里能夠生活自立、學業自強,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寶貴的青春時光,有志氣、有骨氣,刻苦學習、潛心研究,夯實理論基礎、提升實踐技能,不斷增強在推進科技強國建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攻堅克難、創造偉績的底氣。
以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勇攀高峰。
人民創造歷史,時代造就英雄。英雄的中國人民曾用極其簡陋的武器打敗了裝備精良的侵略者,如今,中國人民科技強軍、止戈為武的愿望更加強烈。一代代兵工人為鑄就和平利劍,前仆后繼、奮勇攀登科技高峰。曾在我校任教的,著名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技術專家——謝光選院士,是我國長征三號火箭首任總設計師,長期致力于新型火箭的開拓和發展,有效解決了采用液氫液氧作為推進劑的關鍵技術難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氫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如今的中國,一次次突破關鍵技術,屢屢站上世界科技之巔。9月3日,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的武器裝備84%為首次亮相,100%為中國制造,體系化、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裝備已經成為本次閱兵的關鍵詞。同學們,你上或者不上,高峰就在那里;戰或者不戰,列強依然環伺。搶抓全球科技發展先機,跨越山巒、勇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高峰,是青年學子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
以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追尋夢想。
從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的局勢逆轉,到《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抗戰強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艱苦抗戰中,中華民族從未改變必勝的信念。沈陽理工大學在創建、發展的辦學實踐中,經受了戰火硝煙的洗禮,經歷了歷史大潮的沉浮,始終未變的是沈理工人獻身國防,為黨育人、為國鑄劍的強國夢想。同學們,大學生涯中或許你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挫折,但無論何時,請你記住,“兵工七子”“紅色血脈”的背后一定寫盡了滄桑,弘志勵學、德才并蓄的未來,一定會鐫刻著輝煌。戰勝一切的原動力一定是百折不撓,夢想成真的推進器必定是堅忍不拔。嶄新的征程就在腳下,宏偉的目標就在前方,此刻,請你們邁出堅定的步伐,向著心中的夢想,出發!
孩子們,歡迎你們加入沈理工大家庭,沈陽理工大學從此就是你的新家;
同學們,歡迎你們來沈理工求學,沈陽理工大學從此就是你的母校;
戰友們,歡迎你們到沈理工“入伍”,沈陽理工大學從此就是你們永遠的番號。
期待同學們追逐偉大抗戰精神之光,以前行之姿賡續奮斗之志,凝聚起青春成長的磅礴力量。
最后,祝愿同學們在沈陽理工大學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求學時光,收獲知識、收獲友誼、收獲成長!
|
關于沈陽理工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