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升學術品位 勇攀創新高峰︱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在2025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4日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
|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于夏末秋初的交大校園,隆重舉行2025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學校,向懷揣夢想而來的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悉心培育你們的父母師長致以誠摯的感謝!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步入研究生階段,意味著同學們在完善現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將逐步從理解已知轉為追尋未知、創造新知。這是從知識的“學習者”走向“探索者”的關鍵時期,是一個持續拓展認知邊界、孕育學術成果的創新過程。大家也將面臨更高的要求:善于透過復雜表象洞察問題本質,發現并提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突破傳統思維找到新的解決方案,乃至在特定領域作出原創性貢獻……這些既是對個人的考驗和歷練,也將支撐著大家在變革迭起的時代把握前進方向、展現擔當作為。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正深刻重構全球競爭格局。我國步入創新驅動發展的快車道,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跨越,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躍升。不久前舉行的九三閱兵式,充分展現了我國國防科技領域的最新成就,讓我們倍感振奮。在這背后,活躍著一批交大師生校友的身影,他們以祖國強盛為己任,深度參與核心裝備研制工作,奮斗在鑄造國之重器的第一線。同學們,今日中國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即將迎來建校130周年的交大,更期盼著你們在傳承與創新中勇擔使命,希望你們積極回應時代呼喚,主動思考“做什么樣的研究”“怎樣做研究”等問題,在知識積累和科研探索中提升學術品位,自覺以引領科學前沿、服務國家發展、造福人類社會為追求,深入挖掘具有研究價值的“真問題”,錘煉自身學術洞察力,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創新高峰不懈攀登。
在今天這個特別的場合,圍繞“提升學術品位 勇攀創新高峰”這個主題,我和楊振斌書記與大家交流幾點想法。
一是潛心鉆研,在深耕專業中涵養學術品位。研究者的學術品位植根于扎實的知識體系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并體現在對學術方向的把握上。系統掌握所在學科的基礎理論、經典文獻、方法范式,全面了解所處領域的演進和變革趨勢,進而形成對學科發展脈絡和研究前沿的整體認知,方能提煉出值得深入探究、契合自身志趣的“真問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浩瀚無垠的宇宙蘊藏著無盡的未知與奧秘,數千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貫穿了整個文明進程。物理與天文學院2019級致遠榮譽計劃直博生徐坤,入學之初懷著對宇宙起源與演化的濃厚興趣,開啟了自己的“天問”之旅,經過與導師深入交流,將星系形成與宇宙學這一前沿領域作為研究方向。他系統研讀天文學、宇宙學領域文獻,理解各方面的經典理論和關鍵問題,大膽突破常規思路,不斷優化方法、完善數理模型,終于首次在約5億光年的尺度上精確測量了星系形狀的相關性,為宇宙學最重要探針之一的重子聲學振蕩提供了獨立的測量手段,為揭示暗能量的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回顧走過的科研道路,徐坤說,“除了基礎課程之外,看了非常多的綜述,試圖去理解各個領域的發展程度和關鍵問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逐步形成了自己對于科研的判斷和品位,確立了專攻的目標方向。
同學們,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希望大家熱愛并專注于自己選擇的領域,打牢知識根基、拓寬學術視野,致力于開展人所未做的“原創性”研究、人所未成的“引領性”研究,在深耕不輟中涵養學術品位、明確專業使命,為提出新方向、探尋新路徑、實現新跨越奠定基礎。
二是敏銳洞察,在創新實踐中塑造學術品位。縱觀人類科技和社會發展史,重大的創新突破經常來源于跨領域對話中激發的靈感,以及從看似尋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的獨特視角。未知世界的深邃浩瀚、人類社會的變化萬千、產業技術的迭代更新,都需要大家從混沌中識別規律、從交叉中發現契機、穿透紛繁復雜的表象捕捉到科學問題的本質,進而在實踐中作出創造性的回答。
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荻教授長期從事金屬基復合材料研究,為我國多個重大工程創制了一系列輕質高強材料,并成功應用于空天、國防等高科技領域。“向大自然學習”是他多年從事科研工作的重要心得。旁人眼里尋常可見的大自然生物,卻成為他破解瓶頸難題的靈感來源。面對如何通過精準設計、調控構型來大幅提升材料綜合性能這一難題,他以敏銳的眼光觀察到大自然中鐵甲蟲殼榫卯式扭轉結構、蝴蝶翅膀的鱗片排列等特征,從中獲得啟示,開創性地提出“遺態材料”新概念,開辟了材料設計的新路徑。如今,他又帶領團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從數十種生物精細構型中提取的上萬組結構數據進行深度學習,訓練出高性能預測模型,不僅能“發明”新材料,還能從中挑選出那些更適合大規模使用、成本更低的超材料,有望在建筑節能降溫、航天熱控等諸多重要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
同學們,塑造學術品位是一個長期錘煉的過程,許多優秀的科學家正是在追本溯源的不懈探究、打破傳統的大膽嘗試中提升了學術洞察力,形成了獨到的學術見解。希望你們鍛造“敏銳捕捉”的創新能力,保持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不輕易放過一組異常數據、一次失敗實驗或一個看似無關的現象,于靜心觀察、反復追問中發現那些被忽視的細節、隱藏的聯系以及潛在的規律;培養
“跨界融合”
的創新思維,敢于突破學科邊界、思維定勢、認知局限,嘗試用交叉融合的視角觀察現象和思考問題,在交叉融合實踐過程中催生新的研究范式和理論體系,成長為有見地、有品位的創新者。
三是志存高遠,在擔當奉獻中彰顯學術品位。真正有品位的科學研究,要追求自身的學術價值,更要關注服務國家發展、增進人類福祉的社會價值。在交大的校園里,一大批師生傳承“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活躍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的一線,致力于解決“卡脖子”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把愛國報國的使命化作驅動科技創新的澎湃力量。
今年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團隊研發的“新一代運載火箭表面特種防護涂層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一獲獎背后是團隊師生十余年如一日鑄就“大國重器”的堅守。新一代運載火箭對表面防護材料有著十分苛刻的要求,而傳統的隔熱結構拼接技術難以滿足高可靠、快節奏發射的需求。面對這個“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卡脖子”難題,團隊師生挺膺擔當,他們摒棄傳統的隔熱片拼接技術,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并成功實踐了“超支化聚合物涂層一體化防護”的全新路線,為運載火箭快速噴涂出一套輕巧、可靠、無拼縫的新型“防護衣”,為長征系列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制與批量生產,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中國方案”,支撐著我國的航天夢想邁向更遠的深空。
同學們,一個人從事學術研究的品位,體現于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國家發展與人類命運的深刻關切。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希望你們胸懷家國天下,把科研方向錨定在國家所需、人民所盼之上,堅定勇攀高峰、創新報國的志向,砥礪不懼挑戰、攻堅克難的品格,從解決“小問題”、積累“微創新”出發,勇闖無人區、攀登制高點,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云程發軔,萬里可期。一段充滿無限可能與未知挑戰的旅程即將開啟,學校將為你們的成長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葆有樂觀豁達之心,善于團結協作、不畏挑戰失敗,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拓展寬廣的人生境界;在科研道路上常懷謙遜之心,恪守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深耕基礎,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開拓前沿,持續提升學術品位,勇敢攀登屬于你們這一代人的創新高峰!
謝謝大家! |
關于上海交通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