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在在2025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3日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
|
挺膺擔當 矢志卓越 為中國式現代化勇毅前行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尤政
親愛的2025級研究生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來賓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喻園迎金秋,風華啟新程。今天,我們齊聚這所充滿智慧與活力的森林大學,隆重舉行2025級研究生開學典禮。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懷揣夢想、奔赴而來的每一位研究生同學,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最誠摯的歡迎!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華科大,青春的接力始終薪火相傳,你們當中:有同學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并屢獲嘉獎;有同學積極探索,主動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并主持國家級大創項目;有同學在祖國邊疆支教,把理想種進孩子們心田;有同學長期投身公益,志愿加入中華骨髓庫并成功捐獻;有同學懷揣著“冠軍夢”,在世界體育賽場上為國爭光。無數種“追求卓越”的方式,綻放著青春的無限可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殷切期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在你們眼中,我看到了百煉成鋼的堅韌,也看到了將個人理想匯入時代洪流的擔當!
當你們踏入華科大校門,便與這所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學府緊密相連。七十余載櫛風沐雨,我們始終弘揚“敢于競爭、善于轉化”的傳統,堅持“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我們矢志“頂天立地、追求卓越”,激勵著每一代華科人奮勇向前,挺膺擔當。
同學們,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征程。學校一貫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全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為你們搭建成長成才的廣闊平臺。你們生逢偉大時代,肩負光榮使命,作為華科大研究生,更應在國家急需處挺身而出,于民生關切時主動扛責,不滿足于 “做得成”,更要追求“做得好”,鍛造屬于你們這一代人的硬實力!在此,我有幾點想法與大家共勉:
愿你們以愛國愛民的情懷,錨定人生“坐標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被譽為“人民醫學家”的裘法祖院士當年辭去德國醫院的外科主任職務,婉拒了導師和友人的挽留,毅然回國,加入報效祖國的行列,在同濟的手術室里開創了中國現代外科學體系。2008年,94歲高齡的他,還在為汶川地震災區來武漢的42名傷員會診,用一生詮釋了對醫學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堅守。
裘法祖院士不僅有著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樸實無華的品質,更有著醫學大家的大愛之心。他常說:“我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生養我的母親,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濟,一位是我熱愛的祖國。”這份深情,正是心懷家國的生動寫照。
同學們,當你們刷到“天舟八號”將華科大師生們制作的74塊模擬月壤磚送上太空,為將來在月球上蓋房子積累科研數據;當你們看到我校機械學院團隊研制的關鍵核心基礎元件,首次并批量應用于在“9·3閱兵”中亮相的多個大國重器。這些時刻都在印證:華科大人的每一份努力,都在為國家社會發展注入力量;你們的每一個夢想,都能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找到廣闊舞臺。
愿你們以銳意攻堅的魄力,筑起強國“硬脊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華民教授,帶領團隊走出了一條攻堅破局的科研路,攻克了鋰離子電池制造領域的“卡脖子”難題。
他們直面材料成形軟件“卡脖子”的難題,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三代人接力攻關,開發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材料成形工業軟件,站在世界能源革命最前沿,研制的鋰電裝備世界領先,助力我國鋰電產業引領國際。團隊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在全球高技術競爭的浪潮中挺起中國脊梁,榮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同學們,研究生階段的科研之路,不僅是探索知識的過程,更是以創新突破回應時代呼喚的實戰征程。希望你們始終將個人科研方向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相連,真正扛起“強國有我”的時代使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筑起堅不可摧的“硬脊梁”。
愿你們以協同共進的合力,注入創新“強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曾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我校本碩博校友、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院士,前不久榮膺2025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方院士和團隊在拓撲電子材料領域的重要科學發現,使我國拓撲物態研究站在了國際最前沿,這一科研成果的取得正是協同攻關的生動體現。
拓撲電子材料研究需跨越理論、計算、實驗等多領域。方院士帶領團隊和其他科研團隊分工協作、緊密聯動,從理論計算和材料預測出發,推動實驗驗證,加快了拓撲體系和材料研究進程,讓我國在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方院士說:“在合作中,無縫銜接、全鏈條互動是成功的關鍵。”
同學們,當今科技前沿的突破,離不開多領域力量的匯聚。希望大家在科研中主動搭建協作橋梁:既要深耕自身研究方向,筑牢專業根基,也要以開放的姿態學會在交流中整合資源、互補短板。以協同為紐帶,將個體智慧融入團隊合力,在破解復雜科學難題的過程中,不斷拓展研究的邊界,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強動能。
同學們,研究生階段是創新思維迸發、實踐能力躍升的關鍵時期,學校始終致力于讓你們“站到創新最前沿、活躍在實踐第一線”。在這里,國家級科研平臺的高端儀器隨時為你們的奇思妙想提供支撐,工程師技術中心的“卓越項目”等待你們將成果落地落實;“揭榜掛帥”平臺讓你們直擊產業痛點,服務地方發展;“鄉村振興”項目讓你們在田間地頭讀懂中國。希望你們把實驗室當作創新的陣地,把社會一線當作成長的舞臺,努力成長為富有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深厚人文底蘊和寬廣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同學們,研究生生涯的序幕已緩緩拉開,華科大將成為你們逐夢的沃土、成長的港灣,助力你們實現夢想、成就自我。愿你們牢記“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挺膺擔當、矢志卓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的精彩篇章!
謝謝大家!
|
關于華中科技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