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激蕩的時代浪潮中用沉淀積蓄突破的力量︱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趙志丹 在2025-2026學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3日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5-2026學年開學典禮暨教師節表彰大會,共同見證新學年的開始,今年,有2646名本科新同學、3130名研究生新同學、125名留學生新同學和121位新入職教師、博士后在地大校園正式開啟人生新的篇章。在此,我謹代表雷涯鄰書記和全校師生員工,向新生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祝賀!對一路守望你們成長的家長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今天是我國第四十一個教師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既迎接未來,也禮贊奉獻。讓我們一起用熱烈的掌聲向辛勤耕耘的全校教師致以節日的祝福,祝你們教師節快樂!
同學們,你們中有年僅15歲的少年大學生,青春正好,夢想初綻;有家鄉遠在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地區的同學,跨越山海,奔赴大地之約;有來自30個少數民族的新同學為校園帶來了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今天還是14位本碩博新同學的生日,祝你們生日快樂!同學們,你們懷抱著共同的夢想,匯聚到校園。從你們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地大”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地大人”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身份標識。
地大擁有三個特色鮮明的優良基因。
一是地質報國的紅色基因——1952年,響應毛澤東同志“開發礦業”的偉大號召,北京地質學院在這個校園應運而生。領導學校早期建設的劉型、高元貴老院長是鐵骨錚錚的抗日將領,第一批在校任教的涂光熾、張咸恭、池際尚等老教授,都曾義無反顧投身過抗日救國運動。他們懷揣著滿腔的報國熱忱,把紅色基因、革命薪火深深埋入了地大的血脈。
二是攻堅克難的奮斗基因——建校初期,曾經在西南聯大學習工作過的九位建校籌備委員會委員、數十位優秀教師,為學校帶來了“剛毅堅卓”的精神風骨。他們不懼炮火侵襲,不畏生活困苦,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走過“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征”。正是在他們的影響下,一代代地大人風雨兼程,凝聚起勇毅前行的力量,積淀形成了“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
三是嚴謹求實的學術基因——73年前,北京地質學院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地質系合并組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等名校校風,奠定了學校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的學術底蘊。地大是我國地學領域的最高學府,建校73年以來,培養了20多萬名畢業生,我校師生中產生了73位“兩院”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是優秀地學人才培養的“搖籃”。
今天,趙鵬大院士、李曙光院士、莫宣學院士、彭建兵院士、鄧軍院士來到了開學典禮的現場,他們是我們崇敬的學術大師,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致敬!
老校長趙鵬大院士是1952年北大畢業到校工作的第一批教師之一,他奉獻地大73年,與校齡相同。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老校長致以特別的敬意!
同學們!大學是自我探索、磨礪品格的重要時期,是拓展視野、增長才干的關鍵階段。當前,“兩個大局”交織激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人工智能等新興交叉學科蓬勃發展,你們是偉大變革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青年大有可為。廣大青年要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歷史使命,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如何在風起云涌的時代浪潮中,把握大學的珍貴時光,為未來開好局、起好步,從而行穩走遠你們的人生道路,我認為首先需要沉淀。地球科學是與地球的歷史對話的科學,本身也是一門“沉淀”的學問。今天,我想圍繞“沉淀”和同學們交流三點思考。
一是沉淀信念,以赤忱之心錨定未來航向沉淀信念,才能在錯綜復雜的選擇中辨識正確的方向,把人生的路走正。
我們的杰出校友共和國第六任總理溫家寶同志,在回憶青年時期,確定自己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時,曾深情提到,“在實習中,我和老鄉同吃同住,充分了解了山區農民的生活……我對群眾了解得愈深,對他們的感情愈真,覺得自己的責任愈重”,從而確定了自己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奮斗的信念,決心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他在研究生畢業后,義無反顧來到甘肅,在祁連山的崇山峻嶺中從事最基礎的野外地質工作。青年是全社會最積極、最具活力、最有闖勁、最富創造精神的力量,理應走在時代前列。同學們,你們來到北京求學,在距離祖國心臟最近的地方,能更真切聆聽到國家的召喚、感應時代的脈搏。希望你們在大學期間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二是沉淀意志,以奮進之姿跨越萬里關山沉淀意志,才能從容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難關,把人生的路走穩。
上世紀40年代,我國急需發展鹽化工業,面對西北地域鹽湖廣布,但缺少鹽礦資源記載的困境,我校老院士、我國杰出的礦床地質學家袁見齊先生,作為西北鹽產調查團唯一的地質學家,前往人跡罕至的戈壁深處,白天奔走在崎嶇的鹽壟之間,夜晚冒著嚴寒露宿于鹽灘之上,歷盡艱辛編寫出《西北鹽產調查實錄》,讓西北豐富的鹽礦、鹽湖資源首次為世人知曉,為我國找鹽找鉀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踏破千山覓礦蹤”是地質人的工作常態,艱苦的野外環境錘煉了地大人“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意志。同學們,世間有些路是要自己去面對,自己去跋涉的。希望你們在抉擇時勇敢,在平淡中堅守,在艱苦中磨礪,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登上屬于你們自己的光輝頂點。
三是沉淀學識,以篤學之功實現人生突破沉淀學識,才能積跬步以至千里,把人生的路走遠。我校老院士、我國地層古生物事業的重要開創者王鴻禎先生,青年時期就注意到傳統珊瑚分類的局限,他嘗試提出新的系統分類思想,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手段,一時難以完全驗證。
此后數十年,他始終沒有放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廣泛收集國內外資料、持續深入野外考察。直到年過六旬,他終于利用新興起的掃描電鏡技術,對上千件化石樣品進行微米級觀察,成功證實了年輕時的理論,建立了國際公認的珊瑚分類新體系。成功從不是一蹴而就的,重大的突破源于長期的累積。同學們,希望你們珍惜大學時光,抓住一切可以充實自己的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疑問,力求掌握的知識更廣一些、更多一些,在持之以恒的學習思考中厚積薄發。同學們,新時代的你們生于盛世,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肩負著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未來屬于你們!希望你們刻苦學習、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成長為“聽黨話、愛祖國、能吃苦、做先鋒、敢探索”的新時代地大人,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實現夢想!
同學們,老師們,剛剛,我們對上一學年在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教師進行了表彰。在第四十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并希望全體教師繼續堅守教育初心,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用心用情呵護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努力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借此機會,我想向全體教師表示感謝,并分享三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做一名好老師應當恪守師德,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以“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做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做一名好老師應當深耕學術,做知識、思想、真理的“傳播者”。與時俱進,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堅持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將前沿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以學術創新帶動課堂革新,教育引導學生一道,追求真理、探索未知。
做一名好老師應當因材施教,做善于發現、引燃火種的“啟迪者”。尊重、理解、寬容是教師珍貴的品質。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用智慧和耐心發掘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光芒,不僅向他們傳授專業知識,更培養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讓每一個年輕人的潛能得以充分釋放。
新的學年正式開始,再次歡迎各位新同學!祝全體教師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
關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