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心懷家國挑重擔 專注研究攀高峰︱汪勁松校長在四川大學2025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2日 來源:四川大學 |
|
同學們、老師們,各位來賓、各位家長:
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川大校園,共同見證10614名研究生新同學開啟新的學術生涯。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代表甘霖書記,向全體2025級研究生新生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箲(zhàn)期間,四川大學積極投身救國洪流,南遷峨眉辦學不輟,華西壩上五大學聯(lián)合辦學共克時艱,書寫了教育救國的動人篇章。今天,戰(zhàn)爭的硝煙雖已遠去,奮斗的征程未有窮期。新時代的研究生是科學研究的生力軍,肩負著推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服務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科研人員:“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zhí)著,攻關高精尖技術,成就有價值的人生!笨茖W研究從來不是簡單的知識復制,而是對未知領域的持續(xù)探索,一個理論的突破常常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深耕,一項技術的革新往往需要長期的投入、極致的鉆研,這就需要同學們聚焦目標方向,保持專注、潛心研究、勇攀高峰。今天,借此機會,我想圍繞如何做好研究,與大家交流四點想法。
一是明確方向,聚焦時代命題、服務國家需求。當前,中國式現(xiàn)代化正在加速推進,對科學研究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迫切。做好科研不能“閉門造車”、脫離實際,而是要與時代發(fā)展同頻共振、與國家戰(zhàn)略需求深度融合?箲(zhàn)時期,我校原農藝系教授、作物遺傳育種學家楊允奎先生,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到祖國,扎根大后方,組織開展大規(guī)模的糧食作物地方品種資源普查,研究培育出50多個優(yōu)良玉米組合品種,對于保障軍糧民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校1953屆化工系校友傅依備院士,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核武器研制任務,隱姓埋名、默默奉獻長達半個多世紀,為我國首顆原子彈、氫彈的自主研發(fā)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說:“黨派我到這么重要的戰(zhàn)線上來了,我要為壯國威、振軍威作貢獻,把工作干好。”希望同學們胸懷“國之大者”,勇挑時代重任,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經濟主戰(zhàn)場和人民生命健康,夯實研究根基,持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用科研的力量破解時代難題,在科教報國和服務人民中成就出彩人生。
二是堅持不懈,集中有限精力、保持高度投入?茖W研究的道路漫長且艱辛,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專注于目標,沉下心“修行”,以“水滴石穿”的定力,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探索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在研究領域做到極致。荀子在《勸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鼯鼠有5種本領,能飛、能游、能爬、能走、還能打洞,但飛不過屋頂,游不過河流,爬不到樹頂,走路沒人快,打洞連自己的身子都藏不住,看似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實則“樣樣通、樣樣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其什么都做,不如專精一個領域。我校1964屆物理系校友沈德忠院士,畢生致力于非線性人工晶體研究,為了細致觀察記錄晶體生長情況,他常常以實驗室為家,節(jié)假日幾乎無休,全身心投入,研制出10多種晶體,成為我國人工晶體技術的奠基人之一。希望同學們在科研過程中,少一點淺嘗輒止、多一點深鉆細研,少一點浮躁功利、多一點沉淀積累,將全部精力聚焦到研究上,心無旁騖、持之以恒,堅持日復一日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三是善于交叉,開闊研究視野、培養(yǎng)多元思維。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發(fā)展呈現(xiàn)出相互滲透和重新匯聚的趨勢,交叉融合已經成為科研創(chuàng)新與突破的重要途徑。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兩位在人工智能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人工神經網絡機器學習方面取得的基礎性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凸顯了物理學與計算機科學、數學、腦科學、心理學等的深度融合,展示了跨學科交叉在推動科學進步中的重要作用。今年7月,我?蒲袌F隊研發(fā)的在軌試驗裝置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成功發(fā)射升空,這是匯聚學?仗炜茖W、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學科,歷時6年研發(fā)的交叉創(chuàng)新成果,為推動微生物電化學技術在我國載人航天領域的發(fā)展和應用提供了“川大方案”。暑假期間,我校華西口腔醫(yī)學院學生團隊榮獲第11屆全國大學生醫(yī)學創(chuàng)新大賽金獎,他們把化學、材料科學、人工智能與口腔醫(yī)學相結合,研制出一款增強拉曼光譜信號的芯片,能夠為口腔癌患者提供精準治療。川大學科門類齊全,為大家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沃土。希望同學們充分利用文理工醫(yī)多學科優(yōu)勢,主動打破學科壁壘,積極拓展知識邊界,強化交叉思維訓練,善于從不同學科視角尋找靈感、激發(fā)創(chuàng)新火花,以交叉融合讓研究實現(xiàn)更大突破。
四是求真求實,堅守學術道德、潛心做真學問。古人講:“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堅守學術道德是做好科學研究的基石,若缺乏學術誠信,即便有再強的研究能力,最終也會偏離學術正軌,讓研究失去意義,甚至自毀前程。唯有求真求實,研究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我校文科杰出教授、著名道教研究泰斗卿希泰先生,治學嚴謹認真,強調學術研究要充分掌握材料,注重對原始文獻的耙梳、考辨,耗時7年編著《中國道教史》,在這個過程中字斟句酌、數易其稿,以身作則詮釋了學術道德的真諦。生物系的老學長趙爾宓院士,為了獲取完整真實的數據,七旬高齡仍堅持在野外科考,即便在前往目的地的車程中也不曾打盹兒休息,他說“路上的觀察很重要”,只有走一路、看一路、記一路,研究才能做得真、做得深。希望同學們學習和弘揚先輩們的治學風范,堅守學術道德,遵守學術規(guī)范,不求速成、不務虛功,將求真求實融入科學研究的每一步,專注研究真問題、做出真學問。
同學們,研究生階段是人生中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階段,也是決定你們未來事業(yè)高度的關鍵階段。專注筑夢,深耕致遠。希望同學們心懷家國,錨定方向,全心投入,善于交叉,勇攀高峰,努力在川大這片沃土中汲取養(yǎng)分、收獲成長,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謝謝大家!
|
關于四川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