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立“創新+”工作站,探索新工科人才培養新范式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8日 來源:北京大學 |
|
池開天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北大信科”)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23級本科生,同時也是學院首屆“創新+”工作站課題負責人之一。去年,他與同學組建團隊,以勞動課選課方式,申報了心言集團提出的“AI賦能心理健康服務”研究課題。談及參加課題研究的體會,池開天頗有感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企業出題,學生解題”——北大信科“創新+”工作站成立一年來,以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四鏈融合”為核心,支持本科生前往產業一線探索,持續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實現“勞動創造價值、實踐驅動創新、合作造就共贏”目標。
讓AI從“云端巨獸”變成“口袋專家”
“現在很多AI助手可以幫助人們寫文章、編程序,但這些都需要運行在強大的服務器上,還要連接互聯網才能使用。”池開天介紹,“我們的目標是,把AI助手變得足夠小、足夠輕,讓它可以裝進手機或筆記本電腦里,沒有網也能使用。”
目前這一課題已結題,相關產品的功能正在優化提升。
類似的經歷還發生在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022級本科生李靜雯身上,她跟同學們申報了課題,研發一款智能臺燈——既有照明的基本功能,還有語音助手、圖像識別、文字識別等輔助功能,幫助兒童提升閱讀體驗和學習效果。
以上兩個課題均由心言集團與北大信科聯合發起。2019年,心言集團開始AI探索,先后推出了融合“AI與人工”的情感陪伴、心理科普、心理測評,以及情緒疏導、社區互動交流、3D心理沙盤、AI心情小鎮等服務工具。
心言集團創始人任永亮說:“高校是人才培養主陣地和科技創新主力軍。我們希望與高校建立緊密合作聯系,推動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打造校企聯合創新實踐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用AI科技力量賦能心理健康服務。”
企業出題,學生解題
北京大學把今年的年度工作主題確定為“科技創新年”,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
本科教育是構建學生知識體系、思維能力和實踐素養的黃金時期,也是銜接基礎教育與產業需求的關鍵環節。實驗教學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與創新精神的重要過程,是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北大信科作為北京大學校本部本科生人數最多的學院,學生近2000人,擁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9個專業。
“創新+”工作站便是北大信科探索科技創新實踐與勞動育人新機制的積極嘗試。企業出題,即以企業需求為服務導向,向學生發布課題申請,切實解決企業“難點痛點”,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
學生“答題”,則通過學生自主組建團隊,申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一旦立項,學生便可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獨立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結束后,北大信科與企業聯合組織驗收答辯會,根據答辯結果評定課程成績。
北大信科黨委副書記賈方健介紹:“‘創新+’工作站的探索側重于實踐平臺的搭建,從人才培養源頭注入產業思維,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讓本科生在大學階段即有機會接觸產業一線,通過組建團隊、學以致用,充分激發創新潛能、發揮創造潛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會讀書的人”成為“會創造的人”
本科生參加課題研究,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劣勢?成都曉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岳興明表示:“本科生參與科研,優勢在于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但也面臨經驗不足、對市場運營不熟悉等挑戰。”
怎樣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岳興明表示,需要進一步深化校企聯合課程開發、雙導師制及實戰化項目訓練,強化學生技術應用與創新轉化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23級本科生徐赫昭向記者分享課題成果及收獲,“我跟同學們一起討論方案、熬夜調代碼,雖然很辛苦,但自己研發的東西能夠被認可,就覺得很值得!希望通過工作站這個實踐平臺,研發出更多產品,讓我們的生產生活變得更高效、更便捷”。
在李靜雯看來,“工作站是一個很好的讓AI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平臺。我們在學校更多專注于課業和科研,很少有機會能把技術落地到一個有實用性、有市場需求的產品上。通過工作站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以用AI帶來的‘改變’”。
“創新+”工作站自2024年5月啟動以來,目前共有7支學生項目團隊、31名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在技術成果轉化方面,工作站已立項7項技術課題,其中兩項順利結項,研究成果正引入產業一線應用;一項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及專家意見,已及時調整產研方向,以期更加符合產業發展實際;4項正加緊推進,預期在智能制造、大模型應用等領域形成可產業化的成果。
北大信科院長侯士敏表示,“創新+”工作站的建立,不僅加強了學院與企業的互動,更為學生搭建了廣闊的創新實踐平臺。北大信科將推動組建跨學科學生科研團隊,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探索北大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新范式。
|
關于北京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