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開大學“地球科學”學科新晉ESI全球前1%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8月4日 來源:南開大學 |
|
日前,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最新統計數據發布,南開大學“地球科學”學科新晉ESI全球前1%,成為南開第19個上榜ESI全球前1%的學科。
截至目前,南開大學進入ESI排名前1%的19個學科分別是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經濟學與商學、社會科學總論、農業科學、微生物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和地球科學。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4 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南開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
數據顯示,南開大學“地球科學”學科發表的論文篇均被引頻次為20.17,在上榜的中國大陸高校中位列第45位。
“地球科學”是一個綜合性研究領域,涵蓋從地球內部構造到外部環境、從自然過程到人類活動影響,強調對地球系統的多尺度、跨學科理解,聚焦資源利用、生態保護、氣候適應與可持續發展等全球重大議題。
南開大學在ESI地球科學領域實現重要突破,是以環境科學為基礎,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的集中體現。學校在氣候變化、碳循環、水資源與水文過程、生態系統服務及環境遙感等關鍵方向取得了系列高水平成果,展現出強勁的科研實力。
其中,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貢獻度最大,該學院發表的論文數占該學科論文數總量的比重達60.25%,論文的被引頻次數占該學科論文總被引頻次的比重達70.71%。近年來,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圍繞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系統深入開展污染物的地球化學行為、陸海統籌源匯機制、生態與健康效應和生態修復理論、環境基準等方面的研究,承擔了多個重點研發項目、基金委重點項目、區域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在人才培養、科學創新、教書育人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績。
此次新晉ESI全球前1%不僅標志著南開大學在地球科學相關領域已具備突出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其持續深入開展氣候與生態系統響應、碳收支調控、水文變化機理等前沿問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ESI基本科學指標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的深度分析型研究工具。ESI的數據源為SCIE和SSCI所收錄的12000余種期刊近十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引用數據源包括SCIE、SSCI和AHCI的引文數據,主要用于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ESI已成為當今普遍用以評價大學和科研機構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公認的判斷學科發展水平的重要參照之一。 |
關于南開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