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獅城遇見長安:30名新加坡學子×47名歐亞青年,用傳媒對話消融課堂邊界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9月1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9月9日,西安歐亞學院文化傳媒學院聯合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Republic Polytechnic)舉辦“國際傳播勝任力工作坊”,開啟了一場集課程共創、案例研討、青年交流于一體的深度教育對話。作為兩校在東南亞區域教育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工作坊不僅展現了文化傳媒學院的國際化辦學成果,更通過“在地國際化”實踐為傳媒人才培養注入跨文化新動能。
沉浸式體驗 在歷史與現代中穿梭,感受文明的驚嘆


上午九時,新加坡共和理工的師生訪問團一行循著西安歐亞學院“東門—校史館—文化傳媒學院”的動線,開啟了此次校園參訪之旅。于東門前,眾人合影留念,鏡頭定格下初見而期待的時刻。
師生們緩緩前行,眼神中滿是驚嘆與崇敬。他們在一件件展品前駐足良久,那泛黃的書卷、陳舊的照片、飽含歲月痕跡的教具,無一不像是時光碎片,拼湊出學校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在一個展示學校早期辦學成果的展柜前,一位學員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到:“這些珍貴的典藏,就像是一座座歷史的豐碑,見證了無數的夢想與奮斗! 他們頻頻駐足,不僅為學校清晰的辦學理念與蓬勃的發展歷程所觸動,更對歐亞一路走來的積淀與追求表達由衷贊嘆——這是一所大學與時代同頻、以教育筑夢的生動見證。
國際傳播勝任力工作坊 以傳媒為橋,連接世界

在文化傳媒學院,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師生走進文傳課堂,與文化傳媒學院雙語班學生同堂參與《AI為新媒體行業提供新視野:重塑創作、分發與增長》《流媒體視音頻創作》兩門前沿課程工作坊,沉浸式體驗傳媒教育第一現場。
課堂上,李盎老師分享了AI如何從工具到伙伴,擁抱智能內容新紀元。通過分享四個新的視野,分析出我們今天正站在AI智能內容為王的新拐點,從Buzzfeed借助chatgpt實現股價大漲到新華社全球首個AI直播亮相,再到AI驅動的“超個性化”內容創作,無論是創意內容的生成與輔助還是多模態內容生產,AI無不展現著創意伙伴的角色。最后,李盎老師啟發大家,在今天我們在享受AI紅利的同時還應思考AI時代的倫理挑戰等問題,未來,在AI智能體的協作下,新媒體行業必將展示與AI共生的新媒體生態。



在《流媒體視音頻創作》課堂上,《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經典片段映入眼簾:擬人化的文物提著行李箱行走在倫敦街頭,鏡頭語言細膩勾勒出文化遺產的漂泊與鄉愁。“這部僅3分鐘的短視頻,為何能引發中西方社交媒體的現象級傳播?”47名文化傳媒學院雙語班學生與30名新加坡學子被分為8個小組,圍繞“內容創作—平臺分發—社會影響”三維度展開討論。
這場以案例為媒的深度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敘事設計”“算法邏輯”等專業技能,更讓他們直觀感受到:在流媒體時代,一段視頻、一個創意,足以連接不同文明,撬動社會共識——這正是傳媒教育賦予青年的“影響力密碼”。
以學生為中心 47名雙語學子擔當“國際傳播使者”

鏡頭記錄了兩校學生從陌生到協作的全過程,“當新加坡同學用中文說出‘兵馬俑的故事很震撼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們不僅是活動的執行者,更是文化的傳播者!本W絡與新媒體專業2305班(雙語)學生郭樂在結束后感慨到:“這種‘被需要、能創造’的體驗,讓我們深刻理解了‘國際傳播’的真實內涵——不僅是課本上的理論,更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連接!


國際傳播案例研討環節,雙方圍繞“TikTok東南亞市場本土化運營”“中國影視劇出海文化折扣現象”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文化傳媒學院院長助理陳哲老師指出:“真實案例研討讓學生跳出課本,學會用全球視野分析傳媒實踐中的文化差異與融合路徑!毙录悠鹿埠屠砉W院負責人LEONG也表示:“文化傳媒學院學生展現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專業素養令人印象深刻,這為兩校未來聯合培養項目奠定了基礎!
頒發“全球媒體協作官”認證 播撒跨文化友誼種子



活動尾聲,兩校師生在多功能攝影棚共同拍攝紀念合影,文化傳媒學院為參與此次工作坊的77名學生頒發“Global Media Collaboration Officer(全球媒體協作官)”認證證書。該認證不僅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肯定,更標志著兩校青年交流長效機制的建立。


此次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的到訪,是西安歐亞學院文化傳媒學院“請進來,走出去”的在地國際化戰略的生動實踐。通過將國際資源轉化為本土化教學內容,分院正逐步構建起“課程國際化-實踐場景化-評價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未來,文化傳媒學院將持續深耕全球教育合作網絡,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傳媒人才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文/ 盛媛媛 圖/ 盛媛媛 胡靖淳 王博文
|
關于西安歐亞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