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市2025年等級考歷史卷試題評析來了!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6月10日 來源:微信公眾號:北京考試報 |
|
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試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以新課標為依據,緊扣時代主題,發揮“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闡釋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
一、堅持立德樹人,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和價值觀
第一,試題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第18題著重考查考生對于唯物史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考生需要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比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說明其內涵,并恰當地用史實進行闡述。第6題以近代農民起義為切入點,展現近代中國人民不斷探索救亡道路的曲折歷程,引導考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第7題以革命歌謠的形式,強化考生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的理解。
第二,試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第16題從飲食入手,材料展現了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些特性相互作用,形成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氣質。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第8題以第三方視角,展現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偉大成就,引導考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第10題以我國領事工作的重要發展為切入點,凸顯“外交為民”理念,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彰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試題突出文明交流互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發展歷史,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第4題考查考生對古代中央王朝與西域關系知識的把握,有助于考生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世界因互鑒而進步。
二、堅持穩中求進原則,
體現守正創新精神
從考試內容、形式、難度上而言,與往年相比,試題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同時,突出創新。
第一,理性看待AI技術,把實踐能力考出來。立足AI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直面“AI賦能歷史教學與學習”的前沿課題,以“點評AI”為創新情境,深度融合時代元素與歷史學科內核,考查考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命題組利用本地化部署AI,設計試題任務,生成多版本素材,將AI作答轉化為考核材料,要求考生進行專業點評。這一設計不僅探索了AI融入歷史教學的新路徑,更有利于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第17題素材中AI作答缺乏價值判斷,通過對AI作答的反思與修正,引導考生理性認識AI技術,強化歷史學科的思想方法,彰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
第二,以大概念引導歷史教學與學習,把創新精神考出來。第18題利用“探索與發現”這一大概念,將新航路開辟和由此帶來的自然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再到唯物史觀的發現聯系起來,考查考生綜合創新能力。第19題利用“東亞區域整體性”這一大概念,考查考生對從古代到今天東亞地區秩序的歷史變遷的整體性理解,融通中外,引導考生思考其未來發展路徑。
第三,突出首都定位,把北京特色考出來。北京作為首都,反映并引領新中國不同時期的建設與發展。第9題以北京在不同時代的城市定位為切入點,彰顯出我國不斷更新發展理念,不斷獲得發展成就的歷史進程,強化考生對北京“四個中心”建設的認識。
三、緊扣新課標與新教材,
創設新情境,注重核心素養考查
第一,突出主干知識,把課堂表現考出來。試題兼顧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第2、4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形成與發展的理解。第3、5題考查戶籍賦役和貨幣制度。第13題考查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第二,多層次地考查考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第2、3、4等題考查考生的時空觀念。第5題主要考查考生歷史解釋能力。第15題通過數據圖表形式,考查考生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素養。第18題綜合考查考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第2問則直接考查考生對唯物史觀的理解與運用。
第三,多角度創設新情境,體現等級考對考生創新性和應用性的強調。第16題以飲食為主題,營造生活情境,展示宋元時期南北區域、沿海內陸以及各民族豐富的飲食文化,貼近考生生活實際,讓歷史更加鮮活。第19題以東亞區域的整體性為主題,營造社會情境。若要理解當下東亞世界的格局,就要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該題貫通古今東亞世界,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現實。第20題的主題“快遞”,與考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讓考生認識到現實生活是歷史的延續與發展,歷史就在身邊。
總體而言,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試題設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首都特色。試題以新課標和新教材為依據,創設新情境,穩中求進,積極創新,貫通古今,融匯中外,以考促學,以考促教,考查考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充分發揮考試選拔人才的作用,培養考生對國家、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強化歷史責任感與擔當意識。
|
關于北京高考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