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滬考欣語︱精準導航未來——2025高考志愿填報的理性突圍 |
http://www.taolaoge.com 2025年5月29日 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
|
文/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思媛
對于廣大考生而言,志愿填報無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關鍵抉擇。據高考報名數據顯示,2025年上海秋季高考考生數將超過6萬人,比2024年增長近萬人。這一數據背后的核心驅動是適齡人口基數的擴大。考慮到今年上海生源的增加,早在去年10月,市教育考試院就與全國高校溝通在滬招生計劃增量。預計今年在滬招生本科計劃數將有所增加,但受限于高校教育資源承載力等因素,本科計劃增量不一定能完全匹配生源的同比增長。因此,對于今年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提早布局、綜合分析、理性選擇尤為重要,在此分享兩點建議。
一、拓寬升學路徑,多維視角解構求學價值
多元化高校選擇范圍,梯度化布局升學版圖。結合今年上海生源增長和招生計劃布局,建議考生和家長們科學合理地擴大高校選擇范圍。一些考生和家長難以破除“上海情結”“包郵區情結”,高校選擇的范圍僅限于上海本地高校,但隨著高考生源的增長,要跳出地域思維定式。比如,對于往年高考成績570分+的考生來說,上海本地僅有4-5所高?梢赃x擇,如放眼全國擇校,可選高校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同樣地,對于特控線臨界的考生,如跳出“包郵區”的選擇限制,“西進戰略”將帶來顯著機遇。特別是對于本科線壓線的考生來說,今年更要消除地域選擇壁壘,才能有效提高本科錄取機會。在生源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考生和家長要認識到突破地理局限不僅是對升學機會的把握,更是對成長視野的開拓。
多樣化專業選擇維度,把握學科迭代新周期。隨著近年來高校理、工、農、醫本科招生比例不斷提高,本市招生計劃調整的趨勢發生明顯變化,新興學科領域如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甚至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交叉學科等招生計劃有所增加,而傳統專業招生計劃面臨優化調整?忌谔顖笾驹笗r,可優先考慮自身興趣與新興學科的結合點,同時關注傳統學科在基礎研究和學術領域的優勢,拓寬專業選擇的維度。
二、全面了解信息,精準構建科學決策體系
建議考生和家長們在志愿鎖定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信息。目前雖然離高考志愿填報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有心的考生和家長早已啟動志愿選擇的準備工作,比如把宏觀上的本市高考招生政策細化到學校的專業設置、選科要求、錄取方式,甚至是學科實力、就業質量、發展潛力等等。
在填報志愿時,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方案。首先就是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的興趣、優勢。高考成績公布后,要明確自己成績的定位,也就是分析成績的含金量,判斷大致可能錄取到哪個層面的學校和專業,大家定位的主要依據是位次,當然今年實際填報時也要考慮到生源數據的增加、計劃數的變化甚至是不同選科院校專業組計劃數的增減,選擇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高校和專業。其次,科學布局各批次志愿,除了選擇本科普通批次志愿,也要結合自身情況合理把握布局綜合評價批次、本科提前批次志愿,甚至有些考生還會選擇藝體類批次志愿,需要考生和家長們了解并遵循各批次投檔錄取規則,理清各批次前后邏輯,采用科學的志愿填報策略。
2025年在滬招生的高校、專業及招生計劃預計將于6月上旬正式公布。我們期待看到2025屆莘莘學子在廣闊天地間錨定人生坐標,打破“地域圍城”與“專業繭房”的雙重桎梏,在動態平衡中尋找個人稟賦與社會需求的完美契合。讓理性之光照亮選擇,讓每一次突圍都成為通向未來的精準導航——這或許是對“高考”二字最深刻的時代詮釋。
|
關于上海高考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taolaog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